蟑螂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两个主要是德国小蠊(俗称:小蟑螂)和美洲大蠊(俗称:大蟑螂)。两种蟑螂的若虫区别还是很大。
一、德国小蠊若虫(幼虫)
1、若虫(幼虫):德国小蠊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产卵,卵成熟即为若虫。
2、生活史:雌虫一生可产下4~8个卵荚,每个卵荚可孵化若虫30~40个,从卵荚形成至孵化需28天,若虫蜕皮6~7次变为成虫,蜕过1次皮,就增长1龄。若虫龄期完成需要40~125天。
3、形态特征:早龄若虫体小呈深褐色近于黑色,无翅,形成翅后的若虫,在背中央有一条明显的淡色条纹。
德国小蠊的若虫(幼崽)相对来于成虫体型上要小很多,刚出生的小蟑螂像白色的小颗粒,和米粒大小差不多,头上长有两条短短的触须,只能跳动前行,不能飞。长大后背上壳的颜色是深棕色条纹加上一些乳白色。
二、美洲大蠊若虫(幼虫)
1、若虫(幼虫):美洲大蠊属渐变态类昆虫,渐变态昆虫的幼虫称为若虫。
2、生活史:美洲大蠊的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期在卵内完成,卵的发育期约为43~56天;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期,从孵化为幼虫到成虫性成熟为止,历时半年左右,经十次左右蜕皮。
3、形态特征:幼虫的翅发育不完争,生殖器官尚未成熟,每经历一次脱皮后其生殖器官逐渐发育生长。刚孵化出的个体称为1龄幼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即增长1龄,两龄虫态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
刚从卵鞘孵化出来的美洲大蠊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呈白色。
美洲大蠊的幼虫通常是长形的、呈乳白色、半透明。新蜕皮的若虫和新出现的成虫也是白色的,然后颜色逐渐变暗。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蟑螂也会因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